庆期随侍跟在他的身后,见主子弃马车不顾,徒步往来时的方向走去,只能默默地跟着。
三年前,自从瑜姑娘死遁出逃,主子就性情大变,心思也越发令人难猜,庆期以为主子寻回了瑜姑娘,就能回归当初,变得同以往一样,虽高深莫测,但也无其阴翳之色。
可如今他瞧着主子的神情,不见瑜姑娘之时,沉郁万分,世间之事,不过尔尔,主子眼中透着的神色,让人难以捉摸,就好似他已经不存于世,与世离散。
成言一步一步走回私宅,在私宅门前停了好久,偏身而立,对着左侧的府门,站在那儿,愣愣地看了好半响,他盯着那府门,抬脚往前走,待走到府门跟前,离神了好一会。
周遭寂静无声,庆期远远地站在后头,瞧着主子停在那儿,他恨不得直接上前叩门,让主子进去,主子这是在为难自己,他这是在顾虑些什么,都变得不像是自己了,就这么狠狠地栽在了一个女子身上。
天上的乌云徐徐飘过,待完全遮掩住了那无暇的月,月光洒下的光亮,于时辰略过,慢慢消失。
终于,庆期见主子抬起了手,正准备叩上门时,却又犹豫了半响,放了下来,而后移动着步子,往另一侧的府门去,待入府之后,他跟着主子往院子中走。
他不知主子是要去哪个院子,可这方向,也不是去平日里夜宿的院子,反而是向与那隔壁府宅共用一墙的荒废小院而去。
主子于墙侧而立,站在那儿,遥遥望着隔壁府宅。
庆期何时见过主子这番模样,他按耐住鼻尖涌出的涩意,强压下心中的不满,躬身立在主子身侧,出言劝道:“主子,夜已深了,您的身子还未愈,凉意伤身,还是早些回屋歇息罢。”
“退下。”成言面无神情,哑声说道。
闻言,庆期微顿,可到底是看不得主子这般糟蹋自己的身子,他刚想上前再相劝一番,只见成言似有所觉,瞥目斜视了他一眼,那眸中的狠色,吓得庆期往后退了好几步。
而后,他定了定心神,也不敢再多言,犹豫再三,还是依主子之言,离开了这荒废小院。
……
次日。
庆期早早地起身,他还念着主子的身子,若是主子犯糊涂,苦苦往那儿站一夜,那可怎么办,主子如此魔怔的时候,庆期也不是没有瞧过。
瑜姑娘不在的这三年,多少个日日夜夜,主子白日里,还能以朝中之事,忙着与二皇子周旋,暂且忘记失去瑜姑娘的苦痛,可到了晚间,凡是宿夜难眠,待辗转成思之时,主子也只能到瑜姑娘的屋内,守上一夜。
他行色匆匆地往那荒废小院赶,可途经正堂之时,他似是瞥见了主子的衣角,只见主子坐在正堂的太师椅上,着的是昨日的衣裳,满脸疲色,微闭着眸子,头似一重,仰靠在太师椅上。
庆期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步入正堂,候在一侧,怎么都不忍打搅主子小憩。
还没过多久,成言骤然睁眼,斜目而视,定定地看着庆期,似是还没回过神来,待过了少顷,他缓缓起身,对着庆期吩咐道:“去叩门,等人醒了,让庆林通传一声,巳时一刻,畔江楼,赵阙相约。”
庆期怔怔地看着成言眼眸中的血丝,待他话音一落,正准备按吩咐去办,可刚踏出一步,冒死相劝:“主子,如今离巳时一刻还有两个时辰,您一夜未眠,还是回房内歇息一会罢。”
他顶着灼灼的目光,继而说道:“若您不养好身子,拖着病体,忙上忙下,迟早有一日,身子会垮了去,到了那个时候。瑜姑娘和小公子,可就无人撑腰了。”
话毕,庆期转身离开,主子没说话,但也没惩治他,也不知道主子听没听进去,他大着胆子,斗胆进言,他实在怕主子被病体所累,伤了身子。
待庆期离开后,成言眸色凌厉,而后敛了去,暗叹了一声,起身离开了正堂。
过了一个时辰后,成言入府外的马车,在马车中等着另一府宅中的人出来。
与赵阙一见,约在了畔江楼,虽然畔江楼是他的私产,可到底是在京都中,还需谨慎为妙。
而他也不可能放任阿瑜仅仅带着霁之与赵阙见面,失而复得之心绪,缠着他,绕着他,他甚是怕如今的一切,都是他的一场梦,待美梦破碎,他又有何可以寄托。
待成言在马车中闭目养神之时,一双素手掀开了锦帘,成言睁开眸子,直直地看着前头。
阿瑜与成言对视上,她稍有怔仲,见到成言的那一瞬间,她本来想转身踩着杌凳而下,再寻一辆马车,避着成言便是。可怀中的舟舟,偏偏开口唤了一声:“肃肃。”
第129章 有意无意
阿瑜带着舟舟入了马车,舟舟软声软气唤得那声肃肃,打破了二人对视的僵态,见之,她无声敛了敛神,带着舟舟坐得离成言远远的,可一辆马车,就算坐的再远,也宛如咫尺。
成言刚想出言说上两句,可就见锦帘掀起,李霁之从车辕那处贯入。
他瞧见成言的那一瞬,也骤感惊疑,他从庆林和林卲口中得知,眼前的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国公府世子,太子殿下手下的红人,当年,也是太子和他遣人去澧州救了他。
可他见阿姐和成言待在一块,就说不出的奇怪,尤其是之前林卲在他面前,一问三不答,那支支吾吾的模样,实在惹得他怀疑,他与阿姐究竟是何关系,为何二人之间透着熟捻却又生疏。
“成世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如若世子往后哪里用得上我,就尽管吩咐。端王府一案,劳您费心。今日我与阿姐去见赵首辅,不敢烦请您,还望世子见谅。”李霁之一坐上马车,朝着成言执手以虚礼而对,紧跟着说道。
李霁之已经从阿姐口中,知晓了母亲在京都中,有亲眷这一事,他与阿姐都没听母亲言道过,而今,既然赵首辅极可能是她们姐弟二人的舅舅,长辈相约,不可推辞,况且他与阿姐也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不过纵然成言是他的救命恩人,但今日之事,是他与阿姐的私事,抑或是家事,阿姐放心不下让舟舟一人待在府宅,把小小的人人带着也就罢了,而看成言这架势,莫非是要同他们一齐去,这是何道理?
成言诧异,他原以为会是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儿,最先驱离他,可不曾想会是霁之,况且看着霁之面上的神情,带着微微不善,庆林曾传密信给他,其中言辞,多是念道霁之对他的感激,还想当面谢他。
而如今谢言倒是不加思索,可话中的驱逐之意,给他当头一棒,霁之这是察觉到了什么?
庆林和林卲得了他的吩咐,不会在霁之面前嚼舌根,而他与阿瑜之间的事,若没有阿瑜的点头,他也不敢同霁之说明白,霁之尚且被蒙在了鼓里,可如今他这态度,倒让他觉得他心中甚是明了。
成言不知道霁之是故意装作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他的眉头紧缩,抿了抿唇,抬眸对着霁之说道:“端王一案,如今还尚无定论,我受不住你的感激。况且,端王光风霁月,当年横遭诬陷,是朝廷的不是,也是百官的过错。”
“待真相浮出,该是文武百官对不起端王府,对不起端王,你无需感激我。”
“京都中有不少我的政敌,我也不能放任你们一行人独自去畔江楼。若出了差错,让你们入险境,我无法同太子交代。”在对着霁之时,成言到底要有所顾虑,不敢直言说是他不放心。
闻言,霁之在他的话中,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来。只好随他去了,就算他与阿姐有什么牵扯,有他在身侧,绝不会让他靠近阿姐。
他寻到阿姐,到底是晚了些,多了舟舟这个小家伙,不管他想不想接受小家伙,小家伙还是要唤他舅舅的,塞也塞不回去了。小家伙的父亲是个无名氏,阿姐不承认,也不想和他言道,那他不敢忤逆阿姐,不问就是。
可往后出现在阿姐身侧的男子,他要严加防守,绝不让其他男子近身。
想来舟舟的父亲定是个混蛋,不然以阿姐这么好的性子,她怎么会让舟舟从小没了父亲。
世间的男子惯会欺骗女子,没有哪个男子配得上阿姐,何况舟舟的父亲已经让阿姐伤神了,若是再来一个,别说他不能答应,阿姐定然也是不想的。
李霁之诽腹道,他半点都没察觉话中歧意,让他把自个儿也骂了进去。
阿瑜坐在一侧,瞧着他们二人的短暂交锋,不想掺和,也不能掺和。
撇去前世的恩怨,这一世,纵然成言强迫了她,可若是没有他在花满楼的相救,风妈妈也不可能就此放过她。是她痴心妄想,想着风妈妈会兑现承诺,却不知风月场所的手段,风妈妈不过就是想糊弄她,一来二去,让她深陷泥沼,无法自救。
而经由成言的解释,前世的过错,又有谁能说的清。她不是不怨,也不是不恨,可到头来,就怕是怨错了人,也恨错了人。
前世,她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成言早就知道了她是端王之女,不知道成言在帮她查谋逆之案,也不知道成言做出的种种,与她想的种种,似有偏差。
她胡思乱想,自哀自叹,毁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若是前世她同成言坦然道之,那她是不是能活得更像自己,不必再待在那处小院,也能看到端王府冤屈洗清的那一天。
这一世,一切都还有机会,她还好好地活在世间,而成言仍在劳心劳力地帮她,帮端王府。用不了多久,端王府的谋逆案,呈于青天白日之下,冤屈不在,罪孽枉负。
舟舟见娘亲眸中带着伤色,用小手拂了拂她的头,母子二人相视一笑。
成言与霁之一直留意着她们二人,瞧见绽现的温情,成言稍有慰寄,而霁之神情舒展,也无方才的严肃之态,面上骤然带着舒朗的笑意。
庆期被成言留在了府里,今日驾马车的人,是在京都少有露面的庆林,马车慢悠悠地往畔江楼赶。畔江楼作为成言的私产,它没有如意馆的进项大,也没有其在京都中的名声。
它仅仅是一处普普通通的茶楼,楼中经营所得,只能支撑平日里的开销。成言会留着这处私产,不过是看它隐隐于市,有大雅之态。
马车于喧嚣处而过,撵入隐隐于市的巷中,在一处两层高的茶楼门前停下,街道中的吵闹声,离这处远了去,伴着风打灯笼的声音,好不惬意。
一行人从马车上下来,茶楼里的人早得了吩咐,引着他们往准备好的雅间去。
“世子,首辅大人早早地就到了,在弄月雅间等了好一阵。”茶楼里的掌柜迎着成言,在成言的一侧小心地伺候着,一边躬着身子,一边说道。
成言走在前侧,而他特意让身侧空出好一块,就等着阿瑜能走上前来,与他齐步而行,可到底是心里的盘算落了空,阿瑜无视他的心思,抱着舟舟跟在他的身后,而霁之紧紧地伴在她的身侧。
一行人到弄月楼时,门外也没有人守着,待掌柜推开门。
只见赵阙立在窗侧边,背着身子,站在那处。
听到声响,他似有察觉,他抬眸瞧见成言,似是半点都不奇怪,但见到阿瑜的那一瞬间,状似无波的眼眸中,不见平淡,反而是略带恍惚。
到底是长姐的亲女,真是像极了长姐,往日,他见到阿瑜之时,也只敢说声错认,而今,他知道了她才是长姐的亲女,越看就越觉得熟悉。
长姐故去之时,他还不知道端王妃就是长姐,待他寻到长姐的踪迹,可人已经长眠于地。他想过要去澧州,见见长姐的一双儿女,却又不想看见端王,端王娶了他此生最爱之人,他心里妒得发狂,也恨得狰狞。
他妒忌长姐撇去了他,另嫁了他人,痛恨端王没有保护好长姐,好好的人,怎么会说病逝就病逝了,他都没来及再见长姐一面。
“世子,人既然已经带到了,还请世子移步,让阙与她们姐弟聊聊。”赵阙背在身后的手,稍有摩挲,他抬眸看向成言,语气不善地说道。
霁之听到这番话,下意识瞧了瞧成言的脸色。却见他面无神情,不动声色地侧身朝着阿姐那处望去,那眸中的深情,让人绝不会瞧错,他果真对阿姐存有心思。岂有此理,当他与舅舅都不在吗?
舟舟转了转眸子,左顾右探,好似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惊奇。
阿瑜见成言未做出反应,似是无奈,她把怀中的舟舟往地上放,让他的小脚踩着地,她温柔地同他说道:“舟舟,娘亲和舅舅要和长辈叙话,你同成肃肃另找雅间待上一会,好不好啊。”
“不许胡思乱想,过会儿,娘亲就和舅舅来寻你。”阿瑜点了点舟舟的鼻头,轻声说道。
昨日夜里,舟舟睡不着觉,闹了好半宿,阿瑜抱着他,在房外看了许久的明月,他看着月光被乌云遮住,童言稚语从口里冒出,阿瑜柔声解释,舟舟伴着他的细语入睡的。
小小的人儿,到底是藏不住心事,在她抱着他的时候,他不停地东张西望,总喜欢仰头而望。在她开口问道时,他却说想寻寻那面墙在何处。
听及至此,阿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白日里,成言离开后,林卲瞧见舟舟,那稀罕的热乎劲,谁也抢不过她,她逗弄了他一会儿,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阿瑜和舟舟的面前,提了一嘴,成言住在隔壁,两处宅院,仅仅是一墙之隔。
念之,如今阿瑜也没想着要阻拦舟舟与成言亲近,既然舟舟对成言有好感,那她也不能因私怨,让舟舟没有父亲的疼爱,父子之间的孺慕之情,不应该被她剥夺了去。
成言似是一愣,目光直晃晃地落在阿瑜的身上。
舟舟甚是乖巧,把娘亲的话听了进去,可瞧见了肃肃发怔,他憨憨一笑,主动伸出小手,覆在肃肃垂在身侧的大手上。只要娘亲不把他送给成肃肃,成肃肃还是他的好肃肃,舟舟喜欢和肃肃待在一块。
第130章 往年旧事
待把成言赶去另一雅间,眼瞧着赵阙已与霁之对坐在侧,二人围桌候着阿瑜。
赵阙拎其茶楼的斗角方壶,细细地给三人都斟了茶,好一会儿后,霁之瞧着赵阙不紧不慢的言行,似是惘然,他从前不识得赵阙,今日才堪堪识得。
更何况,今日三人相约,是要弄清楚往年的旧事,为何母亲从未同她们姐弟二人提及过赵阙,虽然澧州离京都千里之远,可到底是能够以书信来往,可母亲长居端王府,也不曾往京都去过书信。
霁之见阿姐端起热茶,与赵首辅好一番端详,却迟迟不开口,他本就是个急性子,只不过因端王府的变故,性子稍加收敛了些,但到亲近之人的身旁,终究是耐不住性子。
阿姐是他的阿姐,而赵首辅极可能是他的舅舅,既是如此,他直言相问,其实也并无妨碍,他眉眼间透着异色,微微蹙起,随之问道:“不知首辅与我母亲有何渊源,若真同您所言的那般,为何我与阿姐都不曾听母亲提过。”
闻言,赵阙眸中似有伤色,早年旧事,复而念起。
“不过就是路边乞儿,寒冬之际,为叶府收容,叶府大小姐为家中独女,最为心善,见那乞儿生怜,求得府上二老收乞儿为养子,自此,长年在路边乞讨的那个稚童,能够得温饱,习诗书。”
“可好景不长……”
“先帝在位时,贪官污吏祸害朝堂,而叶大人为朝中同僚所害,被人构陷,先帝令其下牢狱,而后再彻查贪污一事。可没过多久,歹人将数万两黄金藏于叶大人的别院中,一步一步引人寻到了朝中所失的黄金。”
“由此,证据确凿,此等重罪,圣上令人抄了叶府,而叶府大小姐由官家小姐变为了罪臣之女,入教坊司为妓。”
“因那乞儿不是叶府亲子,叶大人不忍养子一同赴死,想委言朝中旧友,把在牢中的养子救出去。可背后那个真正贪污的重臣,怎么可能让叶大人的旧友救他。”
“那歹人令牢中的衙役把叶府养子打成半死,于夜间之时,用重刑屈打他,就是想让他编造些莫须有的罪名,往叶大人身上泼脏水,好让圣上深信不疑叶大人的罪责。”
“叶大人见养子拼死不言,满心受愧,他认为养子本就不是叶府中人,是叶府牵连了他,实在不该因之,赔上一条无辜的性命。叶大人见身上贪污的冤屈已经洗不净了,泪眼相求,他求养子,不管做什么,保住自己的性命便是。”
“那养子受叶府的养育之恩,教诲之德,如何会为了性命,弃养父于不顾,他不惧同养父一同受死,也不惧牢中的重刑。养父见他执拗,无能为力之时,以冤屈无人伸之,亲女无人为顾,恳求他为了叶府的冤屈,为了陷身泥沼的叶姑娘,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后来,叶大人于午时三刻问斩,那养子痛哭流涕,执笔写下了歹人想让他诬陷叶大人的罪责。罪责定下,朝中贪官松懈了下来,见他为保住性命,做小人,实为贪生怕死之辈,未把他放在眼中。而后,许是要做给手下人看,便留了他一条性命。”
“那养子未进叶府之前,从小在乞丐堆里学的争与抢,在牢中被放出来后,他在市井中也能活得好好的。”
“而作为罪臣之女的叶姝,本应沦落教坊司为妓,但教坊司管事的人,曾受过叶大人的大恩,她偷偷把叶姝藏于教坊司中,瞒天过海,把教坊司一名重病身亡的女子当做叶姝,丢去了乱葬岗。”
“可叶府养子不知道管事肯冒死还叶大人的恩情,听闻叶姝死讯后,他曾多次想同叶府众人一齐赴黄泉,总比留他一人在世间为好,但他到底念着叶府的冤屈尚未洗清,只能苟且偷生,寻机报仇。”
“他为叶府收养之时,孤僻且不喜见生人,除了叶府上下,京都中少有人知道叶府养子的长相。在牢中之时,他的脸被血污所遮,无人真正看清楚他长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