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门阅读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_分节阅读_第49节
小说作者:白云之上   内容大小:302 KB  下载: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2-04-15 09:5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好,谢谢大娘。”得到应承,江明彤心里开心,笑着说到,这趟农场来的太妙了。

  因为心里装着事,急着去学习种植蘑菇,午饭急急的吃了几口,想早点吃完早点去,还是大娘看出江明彤着急,劝了几句,她才慢下来好好吃饭。

  等吃完午饭,江明彤给大娘递了一张粮票和几毛钱,看到早下桌在院子里玩闹的小孩子也每个人分了几颗糖,知道这次农场之行要和很多当地人打交道,她专门在包里放了两大把的水果硬糖。

  果然,大娘见到孙子孙女手上抓着的糖,比接过钱票时的表情还要柔和几分,脸上的笑也加深了一些。

  “走,我现在带你去。我老姐姐腿脚不好,家里人不让她再下地,今天教你正好。要是别人要下地的,可没有时间教你怎么种蘑菇。”

  大娘口中会种蘑菇的老姐姐家离大娘家有些距离,江明彤跟着走了很长一段路,她看到地里种着的红薯和烟草,这已经是农场场长嘴里的另一条线路。

  “二牛,你太奶在家吗?”大娘带着江明彤爬上地势稍微高的一户人家,见到在院门边玩耍的七八岁的男孩子问。

  “在,我太奶刚吃完饭。”小男孩头都没抬,专注于手里玩着的东西,随口答到。

  “今天这么晚吃饭。”大娘喃喃一句,轻车熟路地往外面的房间走。

  跟着进来,江明彤才有些诧异地发现这户人家的家里格局和平常人家不一样,更像北方一些,第一道院们进去只有一个很小的窄院子,然后是一排两个房间,中间一个通道进去,里面还有一个小院子,过了第二个院子后才是堂屋的门,这里开始就和普通人家的一样了。

  的说是多了一个院子加一排两个房间,多琢磨一下有点像二进的四合院。

  江明彤跟着进的是夹在两个院子中间的其间一间房间。

  “哎呦,老姐姐,看我今天给你带来个人。”大娘进屋看到躺坐在床上的老太太,直爽地开口到,“你不是一直嫌农场没人喜欢种蘑菇,这大好的手艺就要丢了吗?今天我给你带来的这位姑娘,她想跟你学学种蘑菇呢。”

  “真的?种蘑菇?”老太太见到老姐妹来了,坐起身子,拍拍床沿让两人坐下,“这是哪来的小姑娘,长的嫩生生的,真愿意跟我这老太婆学种蘑菇,花儿,你可别来寻我开心的。”

  大娘的闺名叫花儿,她示意江明彤上前,“我们什么交情,我哪会骗你。”

  “今天是农科所学习的同志们来了。这位姑娘也是去农科所学习的,在农科所想学种蘑菇都没地方学,现在来农场碰巧就遇上我,我就给你带来了。”

  “奶奶,我是在粮站工作的同志,工作就是帮助公社的社员们引导种植生产。蘑菇是种好作物,种植需要的场地不大,也不用顾忌季节,产量也大,我就想让社员们都种上,一直想找地方学但没有人会,现在遇上您也是我运气好。”为了方便讲话,江明彤干脆从床沿起来,搬个小矮凳坐在老太太面前。

  “粮站的同志啊,那就是真的了。”老太太人是老了,脑子还很清醒,说起农科所和粮站她就懂了。

  “对。我是真心向您学习怎么种植蘑菇的。”江明彤对上老太太的目光,诚挚地点了好几下头。

  “行,我现在带你去蘑菇房,要教去那边教更好。”老太太好不容易等上一个愿意学种蘑菇的苗子,开心极了,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少了几道,转头对大娘说到,“花儿,你先去上工,我带这姑娘去就好了。”

  “那我走了,你身体不好,让大牛陪着你去。”大娘不放心到,等下这姑娘学完就要直接回去了,她老姐姐一个人回家她不放心,一不小心摔了就完蛋了。

  “大牛,大牛。”大娘从后面的窗户朝着堂屋喊到,“快过来陪你太奶出去。”

  从堂屋跑出一个健壮小少年,送上拐杖,扶着他太奶的手,“要去哪?”

  “去蘑菇房,带上一张椅子,一下午,你太奶肯定站不了那么久。”

  “我来拿。”江明彤抢接过椅子,让这么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太太教她一下午的课,她自己也过意不去,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娘说农场当初就是看老太太腿脚不比旁人,做事细心,才给安排跟着研究员学怎么种蘑菇的。以至于现在农场也就这么一个会的人。

第94章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植蘑菇的技巧, 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从蘑菇菌丝菌种的培养、种植土壤的调配,到种植期间温度湿度的保持、后期蘑菇的生长等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很细致。

  如果江明彤没有今天学习的经历, 回去就直接说她要自己尝试种植蘑菇, 那绝对会是一头雾水, 可能要经过长久的尝试都不一定最终得出蘑菇种植的方式。

  农场的蘑菇房里种植的大多是双孢菇,这也是最最常见的一种菇。

  “这里留了一本研究员留下来的种植笔记, 我不识得字,本来应该直接给你的,但是说不定我们农场之后也有人要学,你就选你觉得重要的抄录一下吧。”老太太从蘑菇房里的台子上拿出一个小竹箱子, 里面的手记本子还用一层油纸包着,保护的很好。

  江明彤接过来,听老太太教了几个小时, 她现在对于美蘑菇的种植有了一定了解, 自己也在本子上记了很多,用来以后慢慢理解学习, 拿过这本研究员给农场留下的笔记, 她也可以知道哪些是需要抄的,哪些对她没有借鉴意义。

  “其实咱们这里的蘑菇种植技术还很落后,种蘑菇的人和地方也少。”老太太不愧她跟着研究员专门学习了多年的经历,对于蘑菇方面的了解虽说不能精通, 但那位研究员给她说过的她现在也能说个一二三出来。

  “上海的蘑菇种植技术是最先进的,几年前就从国外引进了最新的栽培技术,上海的蘑菇种植也是最多的。”老太太凭蘑菇种植得利很多,自然对蘑菇也有一种偏爱, 说起蘑菇种植业繁荣的上海,也带着一种向往与崇敬的心态。

  上海呀。

  江明彤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她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能耐去上海学习最先进的蘑菇种植技术并引进到她们县市。而仅在公社推广一下的话,从农场这里学习就足够了。

  上海作为国家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有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在江明彤心里都是应该的,也不觉得吃惊。

  最后从蘑菇房里出来,太阳已经快要下山,张静和柳爱芳两人总等不来江明彤,只能一路问人最终问到蘑菇房里。

  “你可以终于出来了,快走吧,错过最后一趟公交车我们就得自己走两小时回去。”张静看到从前面房子里出来的江明彤,眼睛差点没逼出两眼眶泪水,找了这么久,可太不容易了她们。

  “抱歉,我忙着就忘记时间了,现在快有六点了吗?”江明彤没有手表只能看看天,猜测一下大概的时间。

  “早过六点了,我们快点,我怕错过最后一趟车。”

  “谢谢你们等我,明天我请你们吃饭。”江明彤说着,今天现在这个点国营饭店就算没关门也不剩什么好菜。

  “这可是你说的啊,我不跟你客气的唉。”听到有饭吃,张静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但脸上的焦急丝毫没见减少,就算请饭吃,她也不想错过今天这趟车。

  三个人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累得气喘吁吁瘫坐在座椅上,脸上还有汗水淌下来,这天越来越热,都过了六点还是这么热。

  江明彤三人最后一次跑去农科所食堂里吃的饭。

  “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省城,再进农科所,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我得再看一眼农科所的样子。”

  “你想你可以多待几天。”

  “那还是算了,在这里多待下去,就是花我自己的钱了,多待半天吃顿饭我都心痛。”张静摇摇头,省城好是好,但对她们这些不是省城本地人的人来说,生活花销太大了,住房要钱,吃饭要钱,出行玩乐要钱,打瓶热水都要钱。

  “粮站来农科所进修的机会不少,每几年就会有一次。”

  “下次有了也轮不上我们,我们粮站有十几个人,我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机会。”这次的机会是张静自己争取了很久得来的。

  “快点吃完,我想回去早点睡,明天买完东西回家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想想就累。”柳爱芳打断两人看着像是没有结尾的闲聊。

  “啊?你们不最后逛一趟农科所了啊?”

  “你吃完饭出去的时候可以顺路多看两眼。”江明彤对再逛一圈农科所完全没了兴趣,农科所里真正该看的地方她都看完了。

  “好吧。”张静想想也同意了,等下要多看两眼,今后十几年她都得记着,以后跟别人说的时候才回想起来。

  吃完饭,把饭盒洗好拿在手上离开。

  “今天下午在农场看了那么多,我得写一篇心得记录下来,趁着现在我还记得。”柳爱芳脑子里还是今天被农场震惊的各方各面,一点点回味,越回味越觉得农场在种植方面做的是真的好,这就是有专家指导的好处。她想,她终于明白了公社下面大队队员们对她们的态度。

  柳爱芳自己知道粮站的能力,没有队员们心里所想的那么厉害,像是被神化了一样,任何种地上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能帮他们提高土地的作物产量。现在想想,农科所的专家们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只是粮站的人不行。

  她看完农场之后,自己都把对农科所的崇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问题在于,农科所的研究员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每个市县每个公社大队指导教导种植,而在进行这一职能的是粮站的同志们。由此,她也更明白了农科所给粮站进修名额的意义所在。

  “嗯,没有去过农场之前,我以为咱自己公社的作物亩产量也不差,看过农场后才知道两者之间真的不能比。”张静眼睛看着农科所里的各个建筑和每一棵树木花草路线,闻言点点头,把憋了一天的话说出口。

  “现在得庆幸我们来这进修过,以后回去也有目标,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觉得就那样了。”江明彤是见识过农作物产量比公社现有的高十几、几十倍的,不过这次的进修确实是收获巨大,不枉此行。

  “你今天上午抄那数据抄了很久吗?下午看你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柳爱芳向江明彤问道,当时她还以为自己是最后一个看完的,出来的一路都碰不到一起来的同志。

  “还好,我和你们走的不是同一条线,那一路的我差不多都看了,也找农场里专门种植豆类的人聊过。下午是去向一位老太太学习蘑菇种植。”

  “还真有蘑菇?”

  “嗯,据说农科所原先有研究蘑菇的研究员,后来调走了。”

  “噢。”柳爱芳和张静都应了声,然后一路沉思,还在想今天的农场之行。

  至于蘑菇,她们当然不会觉得无用,种得好了对公社社员来说是很大的进项。可是她们仅仅吸收消化这次进修期老师们教的知识,并应用在公社都很费力,实在分不出心再来种蘑菇。

  睡觉前,她们把要带走的东西收拾好。

  江明彤也跟着睡下,然后熄灯。一夜无话。

  省城之行的最后一天。

  江明彤和张静柳爱芳很早就醒了。夏天天亮得早,早晨清清凉凉让人觉得舒适,一醒过来就起床,不会像冬天一样,冷得人没有出被窝的欲望。

  和她们一样想临走之前去一趟百货商店的人不少,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不过大部分还是一早就买好车票回去了。

  江明彤和张静柳爱芳因为是同一个县的,这次她们县的也就她们三还要耽搁,所以早讲好她们三一起回县里,其他人先走。

  不需要在车上过夜,也有另外两人同行,车上还有乘警,在火车上也不怕遇见歹人。

  省城的百货商店每一天人流量都很大,几百上千人同时进进出出。江明彤和柳爱芳的主要目的是买东西,张静则是跟着她们逛,看看。

  江明彤直奔目标,最先去的是卖布的柜台,她前面还排了十几个人,看着情况,她只好请张静帮她排着队,她先去买别的,怕时间不够。

  有军丽要的梅花牌手表,看着柜台上一排的手表,咬咬牙狠狠心江明彤也给自己挑一个,没有手表对她来说挺不方便的,这次有机会,手里也有票就买了。

  买完手表,她又去挑了一些可以送人的特产小吃,回去的时候路过卖日用品的柜台,看玻璃柜台最下面一层排放着的热水壶,犹豫了两秒还是跑过去问问,结果买热水瓶需要水瓶票,她翻遍了手里的票,并没有。

  县里市里买热水瓶可以用工业票,但是很难抢到货。而省城的热水瓶货多,她却没有买热水瓶需要的票。

  江明彤有点遗憾地跑回卖布的柜台,看到售货员背后整片挂放着的布料,她的心瞬间又被治愈好了。

  “你要不要去别处看看?我买好了其它的,现在只等着买布。”江明彤问张静。

  “那我去逛一圈,半个小时后我到门口等你们。”张静排队的时候就盯着柜台上的布看得心火热火热的,又万分舍不得钱和票,受着这煎熬,她早就想走了。

  “嗯,走吧。”江明彤说完,转过头看前面的队伍,还剩七八个人。

  有的人扯的布多,一丈两丈,这种人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心里反反复复合算,最终决定几尺几寸。盯着新鲜出炉刚戴上的手表,这种新奇的感觉让她排上半个小时的队也没觉得烦躁。

  终于排到她的时候,江明彤看着眼前的布料,第一次觉得眼花缭乱。红格子、粉格子、柿黄格子,这些很少见,还有绿色红色蓝色等颜色的花布。帮大嫂给牛牛买的是较舒适柔软的蓝色棉布,军丽的帮她选了粉红格子的,她肯定喜欢。还有外婆要的正红色布料,这里也有,再加一块嫩黄色的。

  别的都好买,只在刘姐要的好看的布料这里犯难了,在江明彤看了,这柜台上的有大半是她在县里难见到,市里也少有的。后面排队的人还在等着,她不敢多耽误,根据刘姐平时的风格她给挑了两块好看的。

  出到门口的时候,张静和柳爱芳两人已经在等着边聊天。

  “好多布。”张静两手空空,身上背着个大包,里面是从家里带来的东西,“要不要帮你拿一些?”

  柳爱芳买的更多的是日用品,还有一些省城的特产。

  “没关系,我可以拿下。”手表放包里,一只手抱着布料,一只手提着纸包装的糕点红糖干果等。“等下买票是不能了,静姐你帮我买一下票。”

  “没问题。咱走吧。”

  从百货商店外面乘坐公交车到火车站,买好火车票从一群人里挤到自己的座位上。难得离开家这么远还这么久,心里不说也很想念,过几个小时到市里,再转下公交车就可以到县里,想想大家心里也挺激动。

第95章 回到红旗大队,江明彤把给……

  回到红旗大队, 江明彤把给每个人带的东西分置好。

  “我和你说的事有没有想好,这都什么时候,人都得走了。”自从江明彤去了省城进修, 王秀英是数着天越来越着急, 刚刚在卫生队看见江明彤回来了就立马跟着回来。

  “妈, 这事不着急。”江明彤深感头疼, 她现在根本还没到年纪,怎么就有这种烦恼了, 唉。

  “怎么就不着急了?你是不着急,人家小毅还等着呢。”王秀英每次都听小儿子说这句话,现在又在闺女身上听到,她也要听的不耐烦了, 怎么就好像当父母的做的事情对她们有害一样。

  “妈,要不然你给推了吧,我现在根本就没心思去想这个。”

  “讲了你要是想晚一点, 也可以先定下来, 过个一年两年再结婚的嘛。”王秀英还是不太甘心,尤想再劝一句两句。

  “你可别这样, 人时毅哥都到这个年纪了, 再拖着也不合适。”江明彤反过来跟她妈劝到,“妈,你和外婆好好跟梅姨说。我反正现在不想去思考这种事,等再过两年, 也不用你再催,我一定自己就积极主动的去给你找个好女婿,好吧。现在就算了,梅姨和王爷爷肯定就等着时毅哥结婚抱孙子呢。”

  江明彤这段时间并不是没有想过这件事, 而是现在真的是没有心情和时间来解决在她心里无足轻重的个人问题,这次从省城回来,还等着她去做的事情多着,她这还嫌时间不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页  当前第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