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杂乱无章的桌面,沈琢一时间居然还想不出反驳的话。他闷声道:“大理寺没事情么?”
“没有。”积压的都在他昏迷那段时间处理完了,而且,“这是新年。”
“那你出去走一走。”
“然后又将我关在门外?”
沈琢忍无可忍:“那你安分点!!!不准我撩你你自己来撩拨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你不喜欢?”
喜欢倒是喜欢,就是他可能要被玩坏了。
沈琢苦恼的想,太折腾了。
(四)
结亲的日子就定在了正月十五,本来沈琢想着不那么多繁文缛节,可是看着大家似乎都在期待,他索性随了长辈们去。
阮姨前半生悲苦,一个人背着深仇大恨在穷乡僻壤口水唾沫里生活了二十年,如今终于要苦尽甘来。
给日子添点滋味,倒也不错。
两套大红色喜服分别送进沈琢霍遥手里,上好的绸缎发出流光溢彩,绣上鸳鸯戏水。
“霍大哥到时候会牵马来接你,然后分别去镇国公府,还有…还有什么来着?”阿烟突然忘了。
元忆白跳上前:“我知道,要去皇陵!”
罗宁不解:“干嘛去皇陵,霍大人和皇帝家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沈琢知道,是因为霍遥从小养在先皇身边,他和霍家的赐婚圣旨也是先皇拟的,于情于理都要祭拜。
只不过怕外人说闲话,这件事除了他们两家,朝中大臣一概不知。
沈琢一人给了一袋果脯零食,警告道:“不准出去和人乱说,别人问也不能说,知道吗?”
三脸乖巧的答应下来。
说到霍遥,这半个月来一直待在山海楼,如今突然回去,夜里身边少了个人,他睡都睡不习惯。
吱——
窗户被掀开了一角。
“你怎么来了?!”沈琢惊讶,他靠了过去,大红色衣袍衬的人气色正好。
“看看你。”霍遥明目张胆的靠在窗沿,目不转睛的盯着沈琢。
沈琢连眉梢都染上了笑:“不是说成亲前不能见面?会坏了喜运。”
“不能见新娘子。”霍遥纠正道,“你不是新娘子。”
“嗯?”
“你是新郎官。”
霍大人到什么时候都能十分有理,竟让别人挑不出一丝错来。
“我得走了,等会来接你。”
“好。”
正堂门口熙熙攘攘,就连大街上都一派喜乐,竟比过年还热闹。沈琢问了才知道,霍遥命人家家户户都发了喜糖,希望他们带着所有人的祝福成亲。
“吉时到——!”
从外地匆匆赶回来的萧钰当了司仪,吆喝着礼程。霍允裴婴和郭阮坐在高堂之上,受新人朝拜,喝着敬茶。
元白歌带着三个孩子从屋里闹到屋外,护着沈琢上了马,又唱着刚学的喜歌,天真可爱。
余四娘招呼宴请的宾客,余小二支使着伙计上菜。许大寿和曹叔分别帮忙,精美绝伦的糕点吸引着人的目光。
曹帧记着宾客礼金,戚斐则领着人搬贺礼,东西堆满了屋子。
暮娘带着春风楼的姑娘,在台上和乐奏歌,翩翩起舞。
裴念护在迎亲队伍的一侧,边关军头一次参与这种热闹的场面。一路从城头护到城尾,再护进了皇宫。
宋宴和宋旻在宫里头等候多时,将人领着一路进了皇陵太庙。
今朝喜事,悉数叩首以告,不负十六载养育之恩。
千难万难,终得圆满。
第119章 番外三·平凡
(五)罗宁
泉州城大乱之后, 胡记的人走的走散的散,想留下来的却不服罗宁,只觉得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阿烟姐问了一声,要不要跟着他们回京城, 罗宁犹豫片刻, 点了头。
他不想孤苦的留在这。师父生前最不喜京城, 却也最想留在京城。
师父说,真正喜欢他做菜的那位天子, 如今已经不在了。
师父临终前, 让自己拜沈大哥为师,还说让自己向沈大哥学好手艺, 学不好也没关系,去读书也行, 总之不要荒废了自己。
罗宁想,自己连菜谱都记不住,又怎么去读书。
不过,不知道师父怎么想的,原本要收沈大哥为徒,现在反而让自己拜师, 最后不是沈大哥和师父一个辈分了吗?
他跟着来到了京城, 上次来的时候没仔细看,这里是真热闹呀。
他想, 要是师父也在就好了。
沈大哥一直没醒,不过山海楼里的人对他都不错, 阮姨把他当小孩子, 生怕他累着。曹大哥带着阿烟算账,还让他也学, 他脑子笨,一个方法记了好几天才明白。不过阿烟姐姐好厉害,手脚利落,往往他还没反应过来,阿烟姐姐就已经干完了。
元大哥去了军营,有时候会让他送饭,那里面都是身强体壮的大哥哥。罗宁默默地捏了捏自己的肚子和胳膊——欸,都是肥肉。
元大哥还有个书呆子弟弟,闲在屋里就捧着书读,俨然一副小先生模样。
余姐姐喜欢笑,和客人也聊的很来,就是有个大人经常缠着余姐姐。
余姐姐都让他走了,他还来。
脸皮真厚。
萧大人也经常来,不过是爱吃店里的菜,恨不得一日三餐都住在山海楼。不过后来真的在山海楼了——萧大人升了官成了尚书,财大气粗把山海楼隔壁的宅子盘了下来,还开了一道侧门,美名其曰“方便”。
不过萧大人经常抱怨沈大哥让他们这边小声点,罗宁不懂,明明晚上他们没发出声音呀。
罗宁把他归为——萧大人想借机多让沈大哥换花样。
正月十五,沈大哥要结亲了,也就是前一天,他正式行了拜师礼,以后沈大哥就是他小师父了。
那以后要叫霍大人什么呢……师娘?
他偷摸放霍大人从后门进来时,小声叫了一句,霍大人没反驳,反而单独给了他吉金。
霍大人看着挺开心的。
“萝卜头,晚上灯会要不要去逛?!”阿烟在正堂喊他。
“来了!”
罗宁跑过去,手里就被塞了一盏橘子花灯,元白歌走在最前面,背着元忆白走,阿烟领着他落后一步跟在后面。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形状各异的灯笼。
“萝卜头,想什么呢?”
“啊……”
罗宁回过神来,空着的手就被塞进一根糖葫芦。
元白歌故意掂了下元忆白:“你别把口水落我头上了。”
“小心点,你摔着小白怎么办?”
“死丫头,就不关心我是吧?”
阿烟抬脚踹了一下:“你骂谁死丫头呢?小心我揍你!”
“你这脾气,以后谁敢娶你?”
“不劳你费心!”
“费沈大哥的心?”
“不想和你说话。”阿烟一字一句道,她回头才发现罗宁还在原地,不由得招手,“诶!萝卜头,别丢了,快跟过来!”
灯火迷人眼,模糊了周围人的面容。
他看了看阿烟三人,又看着手里的东西。
从泉州到京城,他好像一直都有归处。
(六)
余四娘最近闹着要回岑州。
“卢大人不过就来这吃顿饭,没必要小题大做吧?”
“你说我小题大做?你帮我还是帮他?”余四娘眯着眼看沈琢。
“你,帮你。”
“他恨不得不上朝,天天守在咱店门口,你没看见吗?”
这倒是看见了。沈琢摸了摸鼻子:“你走后这么多年,他都未曾娶妻,说明是对你情根深种。”
“我要他情根做什么?老娘来去自由,绝不嫁作他人妇。”余四娘不为所动,继续收拾行李。
“四娘……”
“好了,也不全是这个原因,你不是要在岑州开山海楼分店么?我这次提前回去给你探探情况,来福客栈我也盘了出去,有谱了给你写信,先说好,我可是要做掌柜娘子。”
“那必然。”沈琢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岑州是他最初来到的地方,原沈琢在那,卓君夫人也在那,仁义寨的亡魂也都在郦山上,总归是要回去的。
“菜谱小二学了个七七八八,虽没有你这般手艺,可在岑州开店算是绰绰有余。再加上那边还有李修…我记得你是不是留了个摊子给他?”
沈琢点头。
余四娘若有所思:“那那边的人手你就不用愁了,再招两个伙计和学徒,跟着小二学…哎呦,你以后可就是师爷师祖了!”
“没这么夸张。”沈琢拍了拍桌,将蝴蝶钗递回给余四娘,“你很喜欢岑州?”
余四娘摸着金钗,像是陷入了某个回忆,缓缓道:“边关广阔无垠,山林成片。”她被囚于春风楼二十多年,一朝得自由,自然要畅快飞翔在天地间。